淮南师范学院

报刊:《淮南师院报》

版面新闻

  • 校长李琳琦赴法学院专题调研“十四五”规划

    摘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琳琦就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  本报讯 为增强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广泛凝聚各方智慧与共识, 进一步明确学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和重点举措。10月22日, 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琳琦来到法学院,就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共谋发展蓝图;同时对法学院”十四五”规划工作进行指导。法学院党委书记徐峰, 法学院院长夏维奇,副院长王运红、王鹏,教师代表方曙光、项婷婷等参加座谈。校办公室主任王炳油陪同调研。  法学院党政领导、教师代表在会上围绕学校“十四五”时期的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学生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师资队伍、社会合作等工作进行发言,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言献策。  李琳琦对与会人员的发言逐一进行点评, 充分肯定了法学院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所提的建议。  李琳琦指出,“十三五”规划期间,法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 要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认真谋划好十四五规划工作。  李琳琦对法学院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要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团结协作、同频共振,提高学院各项工作效能。二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引进和培养并重, 做好学科带头人工作,关心关爱青年教师发展。三要着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完善、打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争创全国、全省一流专业,提升办学成就,加强学科科研与社会服务。四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抓好课程思政, 建立和完善三全育人体系。五要高度重视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法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与教师代表一致表示, 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对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齐心协力做好“十四五”规划以及各项工作。  (法学院陶陶)

  • 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 我校学子创新创业事迹

    摘要:  本报讯 近日, 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学子返乡创业:科技带来金银山幸福生活“种”出来》为题报道了我校生物工程学院15级园林专业(对口)学生、定远县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法人代表和公司理事长陈光的创新创业故事。  陈光的家住在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2015年,年仅19岁的陈光跳出“农门”,考上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学习园林专业;2019年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走出乡村的他毅然回绝了众多企业的高薪邀请,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在淮南师范学院的科级扶持下,陈光和村民们“靠山吃山”,探出了一条种植富硒水稻的致富之路。  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头雁前飞、提前谋划,依托智力和科技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多级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和支撑,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的创业咨询、扶持与指导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新研究和自主创业提供支撑。  党委宣传部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闻令而动,全员联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把镜头对创新创业大学生,激扬文字,全方位、立体式报道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创业故事,用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宣传形式,凝聚起强大的师院正能量。  近日,陈光的创业事迹引起了广泛点赞和校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新闻网、光明网、澎湃号、安徽教育网、腾讯网、搜狐网、安青网等主流媒体均予以聚焦报道。 (法学院陶陶)

  • 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摘要:淮南师范学院获评2019年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范例。杨正清、盛毅、韦婷婷论文获安徽省政研会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本报讯 近期,淮南师范学院思政工作喜报频传。《<领袖人生——习近平>系列课:推动伟大让青年人懂》获评2019年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在获评的9件范例中我校位居第2;《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 让党旗在学生公寓高高飘扬》获评安徽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在申报的103件案例中,高校类共评选出10件,我校位居第4;《“三全育人”工作同向同行体制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获评2019年安徽省政研会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据悉,我校辅导员李海燕同志入围第十二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一直以来,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政治方向领航育人导向,以工作特色打造育人品牌,以制度建设激发育人效能,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创新打造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加油站”, 育人成效显著。  下一步, 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扣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形势、新变化,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将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重点突破和一体推进相结合,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大力推进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努力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党委宣传部)

  • 筑牢思想防线明确育人方向

    摘要:  本报讯 10月19日上午,安徽省教育厅思政处夏怀敏副处长一行来我校调研考察,在学工部党员活动室召开调研交流会。校党委学工部部长杨绪武、副部长程业红、学工部相关教师及民族生辅导员参加。  会上, 杨绪武对夏怀敏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思政处领导对学校学生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简要介绍我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并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资助、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作了阐述。  程业红对我校当前做好新疆籍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情况做了汇报。他指出,学校不断完善对新疆籍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 做到学业上有帮扶、思想上有进步、生活上有交融、能力上有提升。对存在的不足立行整改, 下一步将精准谋划,稳步推进,做好新疆籍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夏怀敏对我校近些年新疆籍学生的相关工作予以肯定并提出要求:要在无差别化管理中落实“爱”、“严”、“细”的准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努力奋斗,刻苦学习,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会后,夏怀敏一行在民族生辅导员的陪同下走访学生宿舍,详细了解新疆籍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处吕礼足)

  • 校地合作谱新篇“三社联动”添活力

    摘要: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委员陈明生与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袁先进等人合影。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治理要求,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10月22日, 淮南市民政局与淮南师范学院签订全市“三社联动”工程试点建设督导评估项目协议。此次项目的签约拟借助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社工系的专业力量为“三社联动” 项目提供专业督导, 并在项目周期内评估各县区的项目开展质量。  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明生与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袁先进代表校地双方签署了协议。淮南师范学院科研处、法学院领导、社工专业专家学者和淮南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法学院副院长王运红主持。  陈明生代表学校党委感谢淮南市民政局对学校社工专业的关心和支持, 并介绍了淮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概况及社会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陈明生强调,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拥有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将进一步调动各方资源, 全力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建设。淮南师范学院有信心、有能力为淮南市“三社联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陈明生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 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将合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大胆探索,创造合作新模式,共享合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袁先进就“三社联动” 工程试点督导评估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和意见,袁先进指出,校地合作是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深入推进“三社联动”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延伸民政臂力、凝聚社会合力、整合社会资源, 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要以此次合作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淮南师范学院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方法在城乡基层工作中普及应用。  法学院院长夏维奇在发言中指出,成功举行“三社联动”工程试点建设督导评估项目的签字仪式激动人心、令人振奋,必将推动社工专业建设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淮南市民政局、学校党委对这次合作项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法学院—定要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把“三社联动”工程试点建设督导评估项目做实做好。  项目负责人、法学院社工系副主任姚政宏就“三社联动”工程试点建设督导评估项目做了详细介绍, 对顺利完成项目要求、履行双方领导安排工作进行表态。  与会人员围绕校地合作、社工专业发展与督导工作创新等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讨论。  淮南师范学院融入“三社联动”工作,充分利用社会工作人才优势,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支持, 开展社区服务, 充分体现了地方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同时,参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对于提升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法学院陶陶)

  • 记忆不灭 ,英魂不死

    摘要:(上接三版) 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 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最让我揪心,也最让我难忘的, 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 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 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 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 双方把所有的弹药尽力打出,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 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期盼的事, 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 但他们都懂得和平, 都盼望和平。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参战国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 给无数人留下伤疤。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人的死亡: 人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 在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 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 在社会中他死了, 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 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只要我们都还记得这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雄, 他们就会永远活着,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华民族后代的记忆里, 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记忆不灭,英雄不死。

淮南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97次访问,全刊已有1472178次访问